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8月>>第一书记在身边|凝聚扶贫"大能量">>新闻稿
七台河:"摘帽"不懈怠 奋力奔小康
时间:2020-06-16  作者:文天心  新闻来源:黑龙江日报  【字号: | |
  至2019年底,七台河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56户24245人全部脱贫,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省级贫困县勃利县成功摘帽,提前一年实现扶贫对象销号脱贫。
  “摘帽”不懈怠,奋力奔小康。七台河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持续保持攻坚态势,努力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
  产业扶贫提升扶贫成果
  每天清早,60岁的刘树华坐着勃利县田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通勤车”从小五站镇卫东村到公司“上班”。刘树华老伴儿身体不好,家里也没有地,几年前成了贫困户。和刘树华一起坐车来公司的大都是本村和附近村的贫困户,有20多人。摘果、劈叶、疏果是她们每天的主要工作。“从公司的草莓基地建起来时我就来这儿了,每个月公司给开2700元,能维持生活了。”刘树华挺满足。
  位于勃利县党政办公中心北侧的田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寒地有机草莓扶贫产业园是县政府重点扶贫项目,采用“政府+农民+贫困户”方式合作,占地面积11公顷,总投资4500万元,建设智能化高标准温室16栋,2019年2月建成投产,目前已实现有机草莓产量500余吨,销售收入2000万元,吸纳贫困户就业4000余人次,实现扶贫收益410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带动157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
  田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彭伟告诉记者,寒地有机草莓扶贫产业园项目二期已于今年3月20日在勃利镇元明村开工,建设60栋温室大棚、30栋育苗冷棚;项目投产后,年产有机草莓525吨,育苗300万株,安置就业300人以上。
  6月5日,勃利县友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食用菌标准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佩戴口罩和安全帽的工人们忙碌着。“一期工程5栋厂房钢构主体已于去年完成,地面基础也已完成,再过两个月左右就能投产。”公司董事长金洪伟告诉记者。
  这个食用菌标准化产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食用菌菌包1亿袋,销售收入1.8亿元,利润3000万元,辐射带动1000余户贫困人口从事食用菌产业,户均增收2万余元。
  黑木耳食用菌项目是勃利县大力推广的扶贫项目。与黑龙江大学建立合作平台,通过新技术为菌农节省成本150余万元。2020年预计全县种植食用菌3500万袋,带动520户贫困人口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在大四站镇立新村的县黑木耳食用菌基地,黑木耳种植户龚守道雇用本村和附近村的20多名村民采摘黑木耳,贫困户韩永芝告诉记者,她们这些贫困户在这里每天能挣80元,一日一结。
  勃利县还积极谋划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打造品质优良、绿色环保、无疫无抗、产加销一体化的国家级现代生猪产业园区,现有存栏猪13904头,存栏种猪1万余头,实现扶贫收益1875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的方式累计带动4200余户贫困人口户均增收3450元,直接给予1344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每户补贴3000元。今后将积极推行生猪代养工程,帮助贫困户依靠生猪养殖实现小康。
  近年来,勃利县把寒地中草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扶贫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立县产业,2019年全县新增中草药种植面积2.14万亩,实现产值2.2亿元,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1万人次,人均增收6000余元。
  七台河市扶贫办主任王福利说,勃利县通过这种“政府化监管、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寒地中草药扶贫产业园、畜牧扶贫产业园、食用菌扶贫产业园项目、寒地有机草莓扶贫产业园四大扶贫产业项目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农业产业支撑。
  驻村工作队的好思路
  “进农家门、听农家言、想农家事、解农家难、助农家富”。活跃在七台河市各贫困村的驻村工作队,为贫困村出思路、干实事,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住村居民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钟书记来啦?”在永恒乡东辉村卡口执勤的贫困户张桂萍笑着跟钟宏伟打招呼。
  老钟笑着扫码、测温:“执勤累了吧?我先回‘捣蛋司令部’歇歇脚,再去‘地龙潭’会‘群龙’。”
  七台河市市场监管局干部、勃利县永恒乡东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钟宏伟被大伙儿称为“蚯蚓书记”,说的是他在东辉村发展蚯蚓养殖,带动村民养吃蚯蚓的鸡,卖“蚯蚓鸡蛋”增收。全村68户,有53户养上了鸡。
  村里的驻村工作队驻地,到处都堆满了“蚯蚓鸡蛋”。驻村工作队一块五一个从村民手里收上来,装盒包装后二块钱卖向市场。全村每天能出产上千枚“蚯蚓蛋”,疫情期间3.5万枚“蚯蚓蛋”仍供不应求。
  老钟说,只有外来物资帮扶“输血”和内生动力下“造血”相结合的鱼渔双授式扶贫,才能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盘点引进村里的各项产业,最被看好的是蚯蚓产业。目前5吨蚯蚓一年就能消耗2000吨牛粪、300垧地秸秆,可实现年产上千只蚯蚓鸡和近10万枚蚯蚓蛋,已达成收购意向的蚯蚓粪也可实现10万元年产值。假以时日,还可延伸到蚯蚓液等后续产业开发。
  东辉村蚯蚓产业扶贫模式已经被复制到勃利镇元明村和倭肯镇镇东村。
  离东辉村不远,就是团结村。村里的驻村工作队来自省消防救援总队。
  为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多次研究,组织出外参观考察果树种植项目,利用省扶贫资金发展棚室油桃果树种植,流转村内土地33亩,建设了10个果树大棚。3个大棚种油桃,6个大棚种李子,1个大棚种嘎啦果柿子,利用剩余的土地种植龙丰果。
  大棚中的油桃和李子,今年将迎来盛果期,工作队以“蓝焰果缘”命名注册公众号,撰写文章、制作微视频利用个人微信及公众号宣传果园、永恒驿站等方式进行宣传,采取线上“认领”、线下售卖模式进行销售,已有70余人“认领”果树170株,收益2万多元。
  在开展果树种植项目中,工作队以以工代赈的形式两年带动46户贫困户64人大棚务工,户均增收2140元。积极协调县扶贫办为村里建设5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一座,2018年8月并网发电,补助资金12万余元,向村内贫困户发放补助3.9万余元,惠及贫困户34户40人。
  驻村工作队队长邵立超表示,工作队今后还会增加“造血”功能,助力精准扶贫,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状况,经营好果树种植产业,力争今年大丰收,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过上好日子。
  就业一人 巩固一户
  见到田作林时,他刚从银行回来。“去给固定用工开设工资账户,以后工人们工资月结,就不用天天发了。”
  田作林任理事长的勃利县青山乡田园音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搞了多年“农家乐”和特色玉米种植加工,在当地很有名气。每年需要雇工近百人,其中一半是本村和附近太升、勃信、幸福等村的贫困户,每年给工人开支就要180万。
  田作林的合作社是勃利县组建扶贫车间,深化和提升“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的一个缩影。
  依托乡村产业发展,勃利县大力扶持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产品加工制造、建筑劳务、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农村服务业、手工艺品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勃利县已初步认定符合扶贫车间的企业、合作社等带贫主体60家,初步统计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602人,生产旺季可增加临时性用工500人。
  今年以来,七台河市通过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打出一套“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企业帮扶、扶贫车间吸纳”就业扶贫组合拳,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以勃利县为例,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15户24157人,已实现就业7407人,其中省外1123人、省内县外573人、县内5711人。
  在勃利县永恒乡各村采访,见到村口都是有专人负责扫码测温。“卡口执勤的都是各村的贫困户,是设置的临时性公益性岗位。”永恒乡乡长陈雷介绍说。
  今年疫情以来,永恒乡根据贫困户意愿,本着产业扶贫、企业带贫、贫困户收益最大化、持续化的原则,灵活运用公益岗位,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外出务工,保证大部分贫困户就地就近增收。
  “结合疫情防控、爱国卫生运动、春季秸秆禁烧、森防,三类岗位用工涉及1271户,占比建档贫困户86.8%。”
  按照“以事设岗、以岗定人”的原则,截至5月,勃利县5109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参与乡村公益性岗位增收,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335万元;特别是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各乡镇政府成立了固定环卫队,工作人员全部为贫困户,人均月工资1000元,实现贫困户就业增收和美化环境一举两得。
  “百企联百村”
  脱贫脱困,既需要党委政府统筹推动,也需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鼎力相助。
  “百企联百村”是勃利县委、县政府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自愿、就地就近、市场运作”,全力搭建村企对接平台,利用村级资源,发挥企业优势,带动村屯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
  民营企业和合作社作为帮扶主体,采取“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多企帮一村”的结对帮扶形式,参与扶贫工作中来。
  田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迈出勃利县“百企联百村”精准帮扶第一步。
  公司在杏树乡建设“北美海棠”种植扶贫创业基地,在种植过程中聘用140名贫困劳动力务工。种植北美海棠1.5万株,年产值300万元,利润200万元左右,带动德胜村,辐射周边杏树村、原野村、永安村、兴隆村共5个村751户,人口1623人稳定增收;将直接带动德胜村88户整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1000元,同时贫困户创业基地引导群众走“造血式”扶贫的新路,让有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收入。
  自4月25日基地创立以来,已经有80多名贫困户在企业务工460多人次,日工资100元,预计可带动200名贫困户实现每户务工收入3000元。
  田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彭伟表示,创业基地全力支持杏树乡脱贫攻坚事业,企业还将积极参与所包扶贫困村德胜村的脱贫攻坚事业,采用资金、物资捐赠的方式,帮助德胜村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巩固提升“三保障”基础,为贫困村打造更稳定集体产业。
  勃利县扶贫办主任司晓民介绍说,勃利县已有80家企业与106个村进行了对接,参与到“百企联百村”精准帮扶行动中来,这些企业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乡镇统筹县乡村三级扶贫产业收益带动贫困户的基础上,各显其能助行政村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组建扶贫车间,企业按照扶贫车间认定标准组建扶贫车间,一方面直接吸纳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到企业就业,另一方面在村内设置公益性岗位,吸纳弱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工资由企业支付。
  帮助发展村级产业,结合帮扶村自有资源,企业自身优势,积极帮助帮扶村发展村级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根据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帮助贫困户发展见效快、投资小、风险低的小微产业。
  给予固定收益,对整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按家庭符合条件的人口数给予固定收益;对发生临时性生活困难的贫困家庭,给予临时性生活救助。
  开展消费扶贫,帮助帮扶村、贫困户销售农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司晓民说:“随着参与此项工作的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在用工方面全力向贫困劳动力倾斜,预计生产旺季,固定或临时用工可带动3000人次通过务工增收。”(记者 文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