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首页 > 现场直播
2015两会系列访谈之侯欣一:法治政府建设离不开公民的监督与参与
直播时间:2015-3-4 13:30:00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正义网与人民网联合推出“建言法治 献计改革”2015两会代表委员系列访谈,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省级检察长,围绕依法治国、反腐倡廉、司法改革、环保治理等热点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3月4日13时30分,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将做客本网,与网友分享他带上会的提案和关注的话题,畅谈法治中国建设“新常态”。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做客本网访谈。闫昭/摄

侯欣一建议国家制定反就业歧视法。闫昭/摄

侯欣一说,法治之路是治理中国的唯一的道路。闫昭/摄

侯欣一说,《预算法》的修改出台,是反腐败制度建设中非常基础性的建设。闫昭/摄

侯欣一说,法治建设核心动力,来自于民众的监督、民众的参与。闫昭/摄

正义网嘉宾已到来,访谈即将开始。

主持人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关注由人民网和正义网联合推出的全国两会系列访谈。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侯院长,欢迎您。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两会再次吸引公众聚焦法治。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过去几年里,您的许多提案或者建议,已经变成现实。如您曾提议设立国家宪法节,去年12月4日,我们看到了国家宪法日的落地,正式成为了每年一度非常重要的日子。通过参政议政,让自己的一个个想法变成现实,相信这会给您带来许多感悟吧?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定要在专业领域发声音。政协委员很多,我们国家的政协委员不是职业化的,你的关注面不可能太多。要想说的专业、说到点子上,最好的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发声。这些年,我作为政协委员以来,基本是在法治这样一个大范围发声,提的一些提案也都是这个领域的。比如,像你刚才提到的,建议国家设立宪法节,我是从2008年提出的,持续坚持了七年,终于在去年变成一个国家法定节日。七年努力的结果,自己还是挺激动的,付出确实有了成效,而且这个成效对国家、对民族是有益的。

主持人特别欣赏您说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来发声、来做出一些贡献。今年您有哪些提案,关注哪些话题,很多网友特别关注。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今年我准备的提案大概有以下几份:第一,建议国家制定反就业歧视法,这源自于我的身份是大学教师,也是法律工作者,把这两个做一个结合,向国家提这个提案。在学校里做教师,每年都会面临毕业季这样一个令人特别怀念又特别困惑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作为教师,你会知道学生在求职时的困惑、无奈和兴奋,其中很多困惑是由于现实存在的一些就业歧视,这些就业歧视种类非常多。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展开来介绍一下,您观察到的就业歧视现象?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首先说传统的就业歧视,像性别歧视,到现在不但没有解决,可能愈演愈烈。我们看到,招生广告里很多单位公开讲,不要女性,有一些没有公开写的,实质上最后女性落选概率远远高于男性。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再如,地域歧视。经常可以看到,招生简章、招工广告里明确说,要某一个地域、某一个地方户籍的,非某一地方户籍的,本单位不录取。像这样地域歧视的有很多,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如对婚姻状况的要求,有很多招工简章、招工广告里明确讲,结婚了的不要。还有单位对相貌、年龄有要求。现在打开招工广告, 35岁以上的求职者几乎没有单位要,诸如种种的就业歧视,有增无减。

主持人我还真见过这种,要“颜值高”、“小鲜肉”,他是用这种比较诙谐、流行的词,来概括自己的用工特点,比较年轻,长相不能太丑,要俊朗。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还有学历歧视,以往我们讲,某单位要硕士不要本科,这两年又演变出更新型的,如同样是硕士,我要211、985高校的。每当面临这样的歧视,那些求职者真的很困惑,因为你去维权,成本特别昂贵,而且程序特别复杂,说句实话,也不知道找谁。因而,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法治工作者,通过法治途径解决,可能比帮助个案解决更有效。希望国家制定一个反就业歧视法,通过这样的法律,把有关反就业歧视的一系列问题从整体上解决。

主持人您觉得,如果有这样一部法律,我们说得乐观一点,想要尽快推行下去,操作过程中可行性强吗?或者说有什么困难、难点?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我们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团队,一批专家学者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比如以中国政法大学的一批教授为主,南开大学也有两位教授一直参与,他们现在起草好了一个完整的专家建议稿,这个专家建议稿里,还是有很多亮点的。如他们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的机构,受理这方面的诉求,再由这个机构去跟用人单位维权,这样效果更好。再有,法规里对整个事后的救济,如渠道、救济方式,做了非常明晰的规定。

主持人可以大大减少受到歧视的就业者的维权成本。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对。我觉得,这样一个法规如果能制定出来,再有效地推行,解决类似问题会比现在要有力的多。

主持人还有哪些提案或建言?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还有一个是这些年一直坚持的,今年准备还提,建议国家能把看守所“中立化”。公民一般对看守所和监狱的区分没有太清晰的认知,其实,在我国法律上有明确区分,已被法律作出判决并已生效的罪犯,在监狱里执行,涉嫌犯罪的人是在看守所关押,限制人身自由。我们现在的体制是,看守所归公安监管。在整个侦破案件过程中,不排除会有个别侦查人员为迅速破案,可能采取刑讯的办法。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年我们暴露的冤假错案,其中不乏是由于侦查阶段使用刑讯逼供的方法导致的。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怎样解决刑讯逼供?国家想了很多办法。我觉得,要想解决问题,一个方法是把看守所“中立化”,把已决犯和未决犯都交给司法部,由其监管,对被关押者人身安全承担职责,侦查人员要想审讯,必须去看守所提人,整个过程司法部承担监管责任,出了事儿得承担责任,这样个别侦查人员想要刑讯逼供也几乎没有可能性。

主持人2013年两会时,您作客我们访谈曾留下自己的未来五年法治心愿:希望依法治国的步骤加快。欣喜的是,继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后,四中全会又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否说,您的法治心愿提前达成?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说实在话,作为一个法学教育工作者,当听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提到如此高度时,心里是百感交集。依法治国被写入国家《宪法》,到去年已整整17年了。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国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出台了很多具体政策、制度、措施,大家看到,四中全会涉及到法治方面的具体制度,大致有90多项,如果这些制度都能落实,我们对于依法治国的强调,就会变成我们实际生活和社会制度。总体来讲,我们法治建设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离法治国家,离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

主持人或者说,离您的心愿还有距离。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离我的心愿还有距离,所以,我准备用既有的身份,跟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朝着这个方向推进。

主持人中国在当前的新形势、新常态下,为什么会把依法治国推进到这样一个高度?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我个人的分析是这样的:执政党领导在以什么方式治国方面形成了最终的共识,尤其是经历了一系列事件,比如像周永康事件,我觉得,执政党的高层们在认知上已经达成共识,对治理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讲,法治之路是唯一的道路。如果在这方面犹豫,可能会给整个国家、民族,包括执政党的执政能力,造成更大的伤害。

主持人提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您长期从事法律工作的经验来看,以此种力度和深度去推行依法治国,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能让老百姓在生活中畅想法治、适应法治?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就公民而言,真正能理解法治,最终信仰法治、维护法治,关键是现行的法律制度能否给他带来利益。如果没有做到这样一点,法治规划的再好,可能让民众相信法治都是很困难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去年以来,我们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改革等等,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央下大力气改革的决心。据您观察,这些改革为民众带来哪些影响?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去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元年,特别是从三中全会以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但毕竟从推行到目前,时间还太短,大多数制度处于制定出来到落实的环节,从实质利益角度讲,我个人感受,公民对这些改革释放出来的红利,体会出来的还不是太多,它需要一个释放的过程。去年的改革元年,国家给民众带来更多的是,一种信心方面的变化,心态上的变化,确实看到了国家在朝着一个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我们说公车改革,提出公车改革已经很多年了,之前也做了些尝试,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次公车改革力度之大,方法之稳妥,让大家看到,这届领导团队敢于碰硬;再比如,每次提户籍改革时,反对的人、质疑的人、担忧的人都会提出种种理由,这些理由与整个社会提倡的公平价值,提倡的法治国家,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完全背道,因此,党和政府已下决心对户籍制度进行彻底改革。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依法治国给大家在心态方面带来的影响和正能量,据我个人观察,从实质利益上的红利,我们还需要一段释放。比如高考制度改革真正落实了,以前各种权贵们身上获得的好处被剥夺了,每个学生可以平等的按照自己的能力、智慧、考分,获取自己的学历,大家就会彻底感受到改革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主持人让父母们也能感受到,不用再让孩子们指望着拼家长了,所以这样的信心是特别重要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4年,中央的高压反腐成了“新常态”。与此同时,反四风等多项作风建设成效喜人。回顾这一年的反腐斗争和廉政建设,有哪些方面让您印象深刻?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这一年的反腐力度,又超出了2013年的力度,大家对中国反腐确实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对我个人来讲,第一个是周永康事件的公布,去年开两会之前,大家还在用周元根代替周永康,每个人都在猜测,所谓的大老虎最终能不能真正落网,能不能成为我们国家反腐历史上新的标杆案件,经过很多的猜疑、质疑,当时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传言,最终当明确宣布对周永康立案调查时,大家真的看到反腐“上不封顶”。几个月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周永康立案侦查,这说明反腐按照法治轨道在推进。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再比如,去年“大老虎”落马的频率,也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年内光副国级的就两位,这样的力度,使大家看到了反腐的决心,对下一步反腐有了更多的期待。

主持人据您观察,接下来我们还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完善反腐的制度,形成一个健全的惩防体系。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岐山担任中纪委书记以来,他一直在强调,反腐当下主要任务是在治标,最终要治本,我觉得他对反腐整个路线、安排是比较清晰的。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关于反腐制度建设的动态,我们已有的一个制度,就是官员财产申报。社会上有很多议论,认为现在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个人觉得表达不太完整。党内文件要求,副处级以上的官员对重大事项都要申报,但以往我们申报后,基本没有复查,而去年复查、抽查的力度在增加,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明确讲,很多官员就是因为在提升的环节,在自己申报重大事项时,有一些事项申报的不属实,导致最终没有提拔他,这离我们严格讲的法治上的财产申报制度,还有一定距离,但现在毕竟是往实了做,中央在努力推动,这点我觉得就是制度建设。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再比如,大家可以看到,去年很多官员的落马,是跟巡查、巡视制度有关。严格讲,巡视也是反腐的制度、措施,它比仅靠舆论和其他方式搜集情报、搜集信息,多了一条渠道。可以看出,在这么大的“治标”过程中,还能抽出手来在“治本”方面下功夫,我觉得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力度。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你说制度建设没有进步吗?我觉得有很多进步,如去年《预算法》最终修改通过。这个《预算法》,不是简单的预算问题,是整个廉政制度建设最基础的法律,它可以使得整个国家财政有序公开,像这样法规的修改出台,是反腐败制度建设中非常基础性的建设。

主持人通过这个制度,公众期待能够看到,年底乱花钱的现象少了。反腐的话题我们先聊到这儿。今年两会前,“两高一部”都亮出了各自的深化改革规划方案,包括司法人员履职保护机制,冤假错案防范纠正追究机制,还有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等众多亮点,在您看来,司法改革领域当下啃的硬骨头主要有哪些?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去年整个司法改革,是我们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整个司法改革方面的力度比较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包括前面讲的,但这些制度真要落实,还需要突破不少现行的束缚。比如,现在强调,把现有法官具有审判权的一部分人从中剔出来,以后享有审判权的人,要精简、要精炼,这样的想法设计没有任何问题,但落实起来还是有难度,因为现行体制下,法官不仅仅是法官,他身上有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他是执政党的政法干部,第二重身份是国家的公务员,第三重身份才是法官,现在仅要从法官身份的角度入手改变,而不动前面两个,这是很难的。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总之,有各种各样的牵绊,再如我们现在提出,要从法学教师里寻找好的法律工作者,包括检察院招录,但是落实起来比较难,因为首先要有一个制度对接,不考公务员怎么进去,第二,行政级别怎么划分。一个教师可能在学校做的不错,但没有很高的职称,只是一个讲师,然后招成法官、检察官,他也有相对应的职称,怎么解决待遇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法院、检察院自身能解决的。大家对规划的总体方案是认可的,期待在推行过程中别走样、变形。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所以,我们说,这样的制度改革,要想真正看到成效,有待于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在规划的各方面改革都能整体发力。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的,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检察官制度,据您的观察,大家对此的意见是什么样的?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每个人的想法不太一样,就我接触的情况,有一部分律师功成名就后,他们希望对社会多作出一些贡献,也希望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认可,他们希望改变一下身份,去做法官、检察官。假设当了法官,要求他多少年轮岗一回,到农村去扶贫要驻村,他是不是愿意承担。他们在没有得到特别清晰的答复之前,不太会轻易动。

主持人就您而言,如果改革到了这一步,您愿不愿意去转换这样一种角色?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抛开年龄,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个人还是希望转换一下角色。当了这么多年教师,在教师行业里面,自认为做得还不错,但是毕竟是学法律的,从事法律工作的,还是有一个法官梦、检察官梦,把学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一把,为社会公平正义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我觉得,每个学法律的人,心里都可能有法官梦和检察官梦。如果有一天,能去当法官,我去了,一定是具备一个前提:当我不想当了,能回到学校里教书。如果制度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负责任的讲,我不会有任何犹豫。

主持人与法治国家一同推进的,还有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那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十八大以来,您观察到有哪些变化?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我个人觉得,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在具体做法上更实,有这样几点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主动简政放权。什么样的政府是法治政府?必须是权力有边界的。李克强担任国务院总理后,一再强调下放审批权,出台权力清单,实质是在划清自己的权力边界,自己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这是法治政府建设朝着非常正确的道路在走。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第二,什么样的政府是法治政府?阳光政府。他的运行,必须是在阳光之下。这两年来,大家可以看到,政府在把自己的决策、行为公开化方面,是在有目的的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朝着真正的道路、正确道路稳步推行。如果一个政府的行为都在“阳光”之下,这个政府的执政能力会大大提高。

主持人权力清单、做减法,阳光透明,除了这两点,您认为,在未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我们还得做什么?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我个人觉得有两点。第一,法治政府建设到目前还需要推动的地方就是问责,法治政府必须是有责任的政府,出错了一定要承担责任,现代社会里,大家可以看到,问题越来越多,政府权限不断扩张,这是每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但若决策做错了是要承担责任,权和责应该对应,既然有很大的权,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因而,在问责方面把它制度化、法治化,这是我们下一步在法治政府建设上要做的大方面。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还有最核心的一点,法治政府建设不能仅靠政府自身自觉来推动,最终法治建设核心动力,来自于民众的监督、民众的参与。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发动、发挥公众力量方面,我们还需要寻找办法,公民的有效参与还不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政府出台的决策,之前没有经过跟公民的广泛对话,甚至有一些政府出台的文件、决定,可能离法治政府要求相当远,就像有些政府搞“半夜鸡叫”式的禁购限令。

主持人甚至有一些走形式的听证会。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对。如果让公民有效的参与到法治政府建设中,我们法治政府建设的力度和深度才会更实。

主持人谢谢侯欣一院长今天作客我们的访谈。也祝您接下来的两会参会顺利。朋友们,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儿,再见。

侯欣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谢谢大家!

关于我们   社长致辞   联系我们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6,all rights reserved